200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2003年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抓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坚持基础教育积极、均衡、协调和持续发展,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开创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作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和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使命感;坚持科学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增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基础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2、推动各地认真组织好十六大精神的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和落实有关基础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的论述,抓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拟订今后一个阶段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举措。
二、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继续加快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3、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积极、均衡、协调和持续发展。
4、继续推进西部地区打好“两基”攻坚战。加强已经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乡镇初中建设。切实控制农村初中辍学率。组织已经实施“两基”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经验的交流。推动经济发达地区重点改造薄弱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义务教育。重点推进西部八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妇女的扫盲教育,组织实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扫盲项目。
5.贯彻落实全国高中发展和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推动高中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发展民办高中,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县中建设。公布《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在已经“普九”地区启动评估试点工作。
6.推动各省制定“十五”期间幼教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分年度目标。特别要抓住县镇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利契机,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推动幼教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7.推动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工作;启动全国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
8.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推进经常性全国助学活动;推动地方实施帮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和贫困地区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完善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办法,逐步扩大免费教科书的发放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9.继续推动学校对口支援的“两个工程”的实施,不断提高效益。将学校对口支援工程扩大到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推进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区)对贫困县的教育对口支援。召开“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的经验交流和表彰会。
三、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继续深化基础教育的体制改革
10.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各项“治本之策”,推动“以县为主”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继续发挥乡镇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参与中小学建设、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11.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组织表彰先进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12.坚持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免试入学的制度。交流各地完善小学升初中免试入学的经验。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3.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修订义务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扎实做好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总结交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工作经验。颁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制订实验方案。组织高中实验教材的立项、编写和审查工作。组织拟订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新的扫盲教材编写和实验工作。
14.在课程改革实验区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高校、基础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中心与省、地级教研机构等形成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支持服务的网络。
15.在实验区组织落实《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开展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组织对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的评估工作。共同做好若干所大学与若干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合作教育,配合深化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16.完善教材立项核准和教材审查制度。完成审查委员库的建设,试行聘任部分专职审查委员,进行入库专家的上岗培训。继续做好对教材选用的指导。建立教材评价机制。推进教材出版发行体制的改革。
17.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推行图书开架阅览,组织拟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
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8.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摆在突出位置,拟定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实施办法。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
19.进一步推进德育课程和评价改革,研究制定《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指导意见》。完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良性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机制,加强过程性评价。
20.加快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制定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及评估标准,命名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继续做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学校和当地社区的德育资源,加快德育资源库建设,加强德育资源整合。
21.继续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及禁毒等专题教育,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加强工读学校建设。
22、加强中学业余党校建设,重视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党员,逐步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党支部或者党小组。
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步伐
23.加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推进力度,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24、推进“校校通”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网络建设和计算机配备水平。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推进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的建设。研究制订“校校通”工程评估标准,进行“校校通”的评估工作试点。
25.加快国家和地方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和办法。
七、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6.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调研起草《初中管理工作规程》和《高中管理工作规程》。落实各级领导和教师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基础教育管理。
27.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大幅度降低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师生安全事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8.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学籍管理系统试点工作。
29.加强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管理,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加快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化建设。
3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纠正教育领域的行业不正之风,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